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 “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这是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广大学生涵养深厚劳动情怀的谆谆嘱托。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这场劳动“必修课”,学小工为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以劳尽孝
完成一份家庭劳动任务清单。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在疫情防控“宅”家的这段时间里,列出一份居家劳动清单,在家庭中寻找自己的服务“小岗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开展家庭劳动,养成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培养同学们的感恩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同学们可以积极主动开展家居改造设计、居家打扫卫生,做收纳整理、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维修小家电、田地间劳作等,用劳动生活记录点滴,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二、以劳创新
开展一项劳动调研实践。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或个人特长,组织开展与专业或劳动相关的课题调研实践,并撰写调研实践报告。积极主动发挥个人特长,进行与劳动主题相关的海报、歌曲、小视频、文学作品等创作,用创新的方式表达同学们对劳动的崇尚。
三、以劳立德
聆听最美劳动者故事。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戮力同心,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有医护人员、有人民教师、有快递员小哥、有基层村官、有社区志愿者等,他们无私奉献,在抗击疫情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可以寻找自己心中“最美劳动者”,认真聆听他们的劳动故事,发现劳动者的光荣与梦想,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四、以劳奉献
参与一项志愿公益服务劳动。在疫情防控未返校期间,同学们可以在当地政府、社区的组织安排并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区志愿公益服务劳动,如“为劳动者奉献”,为因疫情未能返校的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开展班级学业“一对一”线上帮扶,参与家乡或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等,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屈演文:“劳动课是列入每学期教学计划及课程表的科目,直到毕业未曾间断……我们欣慰的是,在国家人民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我们没有置身事外,而是一起面对,勇敢分担。我们确实吃了一些以前没吃过的苦头,但是对我们身体,尤其是意志力的磨练,是真正难得的一门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