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实效,激励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实干本领,7月5日,共青团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委员会“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列宁小学旧址,军民大生产纪念馆。
一、南梁革命纪念馆
来到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队员向英烈们默哀,并敬献花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喆上前整理缎带,久久凝望纪念碑上所刻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心中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革命纪念碑前,全体实践队员在校团委副书记蒋文忠老师的带领下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彰显了队员们对党的坚定信念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昂扬斗志。
走进馆内,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纪念馆的各个展区,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生动的历史照片,深入了解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历程,深刻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刻领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等“南梁精神”的丰富内涵。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旭玲老师、习璐老师现场给实践队员们上了一堂微党课。微党课上,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文化,领悟到了“南梁精神”的实质和精髓,体会到了“南梁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精神财富,更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列宁小学旧址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列宁小学旧址,讲解员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列宁小学的发展历程。为了适应农民运动的的需要,1926年秋,共产党员吴立子和进步知识分子刘雅亭创办“中山小学”,1930年,随着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改称"列宁小学",门前升起了鲜艳的红旗。列宁小学为党和红军培养、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80余名学生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60多人在艰苦的征程中为党和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列宁小学旧址每一处都见证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讲述着一个不同寻常的历史事件,承载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永久的精神财富。
三、军民大生产纪念馆
参观完列宁小学,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位于华池县林镇乡大凤川的军民大生产纪念馆。1943年4月,七七0团1200余人在团长张才千、政委宋景华的带领下,进驻大、小凤川,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生产自救活动,创造了一个陇东的“南泥湾”。期间,脍炙人口的民歌《军民大生产》从这里诞生,唱响全国。全体实践队员在现场齐唱《军民大生产》,感悟在革命先辈在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的精神。而现在,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华池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华池人民建设家乡、创造美好未来的不竭动力,大生产运动中全体军民战天斗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创造财富的智慧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和崇敬。
忆往昔烽火岁月,看今朝砥砺前行,展未来使命艰巨。实践队员都应该深度体悟革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国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了爱国之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