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一韵致,一绘一乡情。七月盛夏,校团委“大学生画民勤”实践团队奔赴甘肃民勤红崖山水库,以景区围墙为画布,开启“潴野风语—自然风光”主题墙绘行动。实践队员们执笔为媒,落墨成画,将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民勤治沙传奇凝于笔端,让梭梭林苍劲、芦苇荡灵动、沙丘弧线成诗,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勾勒出“绿色发展”新图景。

艺术笔触,勾勒生态史诗

红崖山水库畔,曾见证风沙肆虐的近六千米长围墙,如今化身展现治沙成就的艺术载体。调色盘上,翠绿与明黄交融碰撞,画笔游走间,梭梭树如卫士扎根“沙丘”,根系遒劲似在诉说固沙决心;波光“湖面”旁,芦苇轻舞,叶片脉络藏着湿地生态密码;远处沙丘线条柔美,与天际湛蓝呼应,每一抹颜料,都是对民勤“人进沙退”奋斗史的诠释,向世人传递生态保护的无声号召。
围墙焕新,打造生态课堂

墙绘以惠民为初心,巧妙融合艺术与生态科普。团队深挖景区与治沙故事,赋予图案美感与教育双重价值:梭梭树旁标注固沙原理,芦苇荡下解读湿地价值,沙丘纹理暗藏“草方格治沙法”智慧。灰白围墙蜕变“生态长廊”,游客漫步赏画间,便能领悟绿色发展深意,真正实现“以绘载道,以画传情”。
艺术赋能,共绘振兴图景




创作现场,实践队员们凝神执笔,以青春热忱为斑驳旧墙赋予新生。画作中,田园、沙漠、绿洲交织,映照水库周边真实景致,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方寸间的挥洒,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青年力量与生态保护、文旅发展的交响共鸣,让民勤治沙故事借艺术传得更远。

校团委蒋文忠老师表示,“大学生画民勤”社会实践以“艺术 + 生态 + 文旅”为路径,以青年视角展现乡村振兴魅力。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深耕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让艺术成为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坚实纽带,持续注入青春动能,续写民勤绿色振兴的壮美篇章。